.
從韓信得到幫助說起
.
韓信當年很窮,自己又不能干點事糊口,常到別人家蹭飯。有人討厭他,故意不給韓信備飯,搞得韓信既很無奈,又很生氣。有個老太看到韓信餓肚子,幫助了韓信。 信釣于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蹦概唬骸按笳煞虿荒茏允?,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韓信餓肚子,一個老太就給韓信吃飯,一連幾個十天,韓信很高興,說:“我一定要重重地報答您?!毕氩坏嚼咸桓吲d了:“堂堂男子漢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得到你的報答嗎?”
兩個人話不投機,除了幫助和被幫助角色位置不同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幫助的不同理解。韓信的話里隱含了這樣一個意思,幫助別人一定要有回報。而老太不這么想,老太看韓信餓肚子可憐,所以給韓信飯吃。其中的邏輯起點是因為你有這個需要,所以我才幫你,與回報無關。由此可見,同樣是幫助別人的行為,其中的原因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大致劃分了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幫助別人是為了追求回報,就像韓信所說的那樣。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幫助不能說比比皆是,但時??梢娺€是不為過。這種要求回報的幫助從求得回報的時間上看,有時是即時的,有時則是放長線釣大魚。從回報的顯露程度看,有時比較明顯,比如有人給了別人一點小恩小惠,就指使別人為自己干這干那的;有時則表現得比較隱蔽,而是在等待著將來某種重要或關鍵時機的回報。從回報的物質化程度看,有的提供幫助的人注重物質的回報;有的人則更注重于精神上的回報??偠灾?,回報也是五花八門。
第二種情況是幫助別人全在于滿足自己的需要,與被幫助者無關。我觀察過馬路邊乞討者的乞討情況,那些扔硬幣聲音最響的、姿勢最夸張的,表現出一種對錢財毫不在乎的人就是這種通過幫助別人來滿足自己的人。這種幫助并不關心被幫助者的實際需求,他們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全在于炫耀自己的某種能力。我過去常聽弄堂里的老阿姨們說:“儂可以幫人家,說明儂來三!”幫人家是為了顯示自己“來三”(滬語里很有能力的意思),一語中的。
第三種情況是幫別人全在于解決別人的困難,就像那位老太,看到韓信餓肚子,就給韓信吃飯,既不是為了得到韓信的回報,也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什么,就是為了解決韓信挨餓的問題。
在這三種情況的幫助當中,希望得到回報的幫助相對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因為提供幫助的目的在于回報,而這樣的回報又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標準去等價交換,所以,提供幫助的人與接受幫助的人在回報的尺度和回報的時機上很容易存在差距,而這種差距往往會導致矛盾的產生。
那種幫助別人完全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與被幫助者無關的,一般不會出現什么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類型的幫助由于不考慮被幫助者的實際需求,因此會有一個提供的幫助與實際的需要是否匹配的問題。
我欣賞第三種類型的幫助。提供幫助是因為別人需要幫助,因此在三種情況的幫助中,按照實際需求而提供幫助更符合幫助的宗旨,假如提供這種幫助的過程中又顧及到了被幫助者的尊嚴,那么,這種幫助就更容易受人接納和歡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