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 心 拾 筆
雨夜芭蕉
大年初四那天和家人一起出門閑逛,偶爾發現離家不遠處新開了一家凱司令西餅連鎖店,高興之余,兒時的回憶瞬間歷歷浮現在眼前......
今天是農歷正月初八,借著兒子農歷的生辰日,早早便去買了一個蛋糕解饞。說是給兒子買的,其實是自己想吃、想回味過去。
蛋糕雖感覺不如以前那么好吃了,但感覺相比與克里斯汀之類的泊來品牌,性價比高了很多,而且口味也純正又不怎么甜膩。
因為平日里不怎么愛吃甜食,所以起碼有20多年沒有好好吃過一次蛋糕,今天卻異常主動地吃了很多,其實就在剛買回家的時侯就有點迫不及待了。


喜歡凱司令的蛋糕可能是一種懷舊,也是一種情節,它不禁使我想起自己曾經兒時的周末,爸爸會時常帶我去德大西餐館吃羅宋湯,沙拉,炸豬排,炸板魚,匈牙利雞腿......爸爸是德大的???,去西餐館,在那個年代可以算是一種小小的奢侈了。
因為爸爸常去,和那里的一些服務員都有些熟悉了。所以每次帶我走進西餐館,那些服務員阿姨都會主動招呼爸爸:“**醫生來啦,今天又把你千金也帶來啦?你家千金又長高了,和你長得一模一樣,就像照片的翻版一樣……”
爸爸最喜歡別人說女兒像他,對他來說那仿佛是一種能力的象征,把基因的遺傳視為是一種自我的能力,基因的強大就是能力的強大。
聽了那些討巧又略帶恭維的話,爸爸心里總是不勝歡喜,笑瞇瞇地看看我,有時會捏捏我的小手,有時也會習慣地用他的指肚輕輕地為我整理一下那被風吹過而有點稀疏散亂的頭發,眼中流露出的是一種慈愛、滿足和得意,有時更會微笑地看著我對他們說道:“呵呵~~像嗎?像我???很多人都說像我哎。呵呵......”
他和他們中的每一位都相互一一問好,最后總會說上一句:“大家好!”也許是生怕遺漏了誰而無意中造成有點不禮貌的緣故吧,并且爸爸還知道大多數服務員的姓氏,似乎和他們是相識已久的朋友了。
其中有一位廚師姓朱,爸爸要我叫他爺爺,每次我吃的板魚或豬排,總是那位爺爺親自下廚做的,爺爺慈眉善目,看見我也總是和藹地說:“妹妹來了是伐?今朝想切豬排還是板魚?告訴爺爺,爺爺幫儂去做,儂等特一些哦,乖額……”爸爸說,板魚豬排就這爺爺做得最好,他就喜歡吃這個爺爺做的。
我和爸爸一邊吃,爸爸一邊教我一些西餐的禮儀,有時也會涉及教一些女孩子待人接物的規矩。
每每吃完準備離開,如果爺爺不在店堂,爸爸總會讓我等一會,說是爺爺一定在忙,我們等爺爺出來,和他道聲別,要說聲:“謝謝爺爺,我吃飽了,很好吃?!比缓笏麄z也相互道別:“朱師傅,謝謝哦,麻煩儂了”?!?*醫生不要客氣,有空帶妹妹再來哦?!辈贿^如果爺爺不忙的時候,也會來店堂和爸爸說說話,也會看著我吃,問我夠不夠,還想吃什么......
離開德大西餐館,然后爸爸會帶我去它隔壁東??Х瑞^,買一塊我最愛吃的栗子蛋糕帶回家,第二天早上和著牛奶給我當早餐,或者帶著我坐車去不遠的凱司令買蛋糕或西餅………
如今兩位老人均已駕鶴西去,看著桌子上的蛋糕盒,看著“凱司令”三個字,不免使我感到有點淡淡的憂傷,睹物思人,想念他們,真的很想很想,爸爸、爺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