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有著一群熱心的藤友。一茬茬更換,幾位2009年的元老級藤友卻一直在堅守,鄭孜平是其中一位。他下放在安徽固鎮,病退后返城,退休后依然忙碌。作為上海銀行系統講師團,前往全國各省市授課。他總是設法擠出時間,參與常青藤活動。他非常勤奮,在常青藤發表了166篇文章。參加常青藤聚會,別人在娛樂,他忙于備課。
如同所有非專業的文字愛好者一樣,文字功底還顯稚嫩,但沒有影響他寫作的熱情。他的文章,完整記錄了他的知青生活,張揚著他善良的人性。第一篇,美麗的平原,因為他下放淮北平原十年之久。盡管知青是苦難的,十年時間也足夠長,但他還是愿意從中看到希望。
挨“熊”記,講述已經是生產隊長的他,無緣無故挨了公社書記一頓訓。中國官場,官大一級壓死牛。因為不知原因,只能無言以對,無話可說,無理可辨,默不作聲地聽書記“熊”。 身為一隊之長,大約是沒能把生產搞上去。書記的狠批,應該看作是工作的一部分。
落魄記,講述1976年招工受挫。本以為十拿九穩的事情,泡湯了。如同響了一個炸雷,無奈,失落,寒冷,消失,頭昏,心煩……父親接到了我的信,從中讀到了我的沉重,和焦急的母親商量后,匆匆趕來固鎮安慰我。父親憐愛的目光從鏡片后透過來,布滿了我的全身。在父親身邊,此刻我的內心充滿委屈和溫暖。從父親溫柔的目光里,我也讀到了他的無奈和疲勞。他輕輕的說:“算了,沒什么的,別煩心?!蔽乙舱f:“算了,別擔心,沒什么的?!蔽液退f著同樣的話。父親呆在一起約二小時,不放心地再三叮嚀,匆匆趕上了南去的火車。
病退,講述了以“半月板”損傷毛病,順利退回上海。只有那個奇怪的年代,才可能發生的奇怪事情。病退真怪,病退真好!
鄭孜平是位壯碩的漢子,卻有著細膩的情感。版主春樹暮云忠實履行著版主職責,在藤友的文章后面予以鼓勵,理性分析,引發了他充滿感情的一文,姐姐。
我是家中的老大,有弟弟妹妹。所以,從小只有管他們的份,從來就是對我的弟妹們管頭管腳?,F在,他們也是五十好幾的人了,只要我們兄弟姊妹聚在一起,他們還是像小的時候一樣,很尊重我,哥哥長哥哥短的,我覺得真是享受,因為我位居老大,好像受弟妹們的尊敬,已經習慣成了自然。殊不知,某一天。我突然有了一個“姐姐",體會了許多當弟弟的感受,享受了被關心被愛護的溫暖,這種從來未有感覺到的味道,似彌補了我人生的一個空白。
這個姐姐在外地,比我大一點,是位老師。年輕時,和我們有著同樣的命運,在農村插隊落戶。不過這位姐姐卻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知識是她永遠追求的目標。寫的文字,看重字里行間的分寸,每每寫一點,都是恰到好處。言語不多,點到緊要之處,讓讀的人總覺得無話可辨。我所接觸的朋友凡認識她的,或者讀過她寫的文章和點評的,無不嘖嘖稱贊,佩服得連連點頭。
姐姐不僅是一位讓人尊敬的老師,更是一位很會當家的家庭主婦,每天的小菜,總是為家里人安排得妥妥帖帖,做出來的菜肴,面點,會叫人饞涎欲滴。有次在網上和我聊天,把當天做的花卷拍了照片放到網上讓我看看,一下子我有了肚子餓的感覺,于是我回應:我也要吃!姐姐大笑,說饞死你。
我和姐姐是在安徽知青論壇討論“知青”這個話題時認識的,年輕時,我們都在安徽,只是我在淮北,姐姐在皖南山區。年輕時的共同經歷,讓我們有著同樣的感受。幾十年過去了。當我們在成為老者時,在談天說地中,總會深深的感受到她的關心,其實姐姐對論壇里的每一位知青朋友都是和藹大氣,關照叮嚀。所以,論壇里的朋友們也都叫她姐姐。
有次我在朋友的聚會上忽然暈了過去,后來在旁邊同學的照顧下,漸漸好轉。我把這事情告訴了姐姐,她立刻發來郵件,告訴我快快去檢查,不要太累,多注意休息等等,叮嚀再三,再三叮嚀。我讀了以后,覺得遠方的姐姐讓我感受被呵護,被關愛!
人生就是這樣奇怪,不是姐姐,勝似姐姐……謝謝姐,讓我有了做弟弟的機會。
雖然文章中沒有說明是誰,但大家都知道。